四月二十二日,重庆图书馆,市民正在看书。记者 龙帆 摄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人们生活中突然多出了不少时间,閱讀,成为填充这些时间并让人获得内心宁静的一大途径。
4月23日,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。重庆日报记者制作了一份重庆閱讀调查问卷,邀请来自出版业、书店、高校、媒体、企事业单位等不同行业、不同年龄的普通读者作答,试图从中一窥重庆市民閱讀的变化。
数字化閱讀成为新的生活方式
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閱讀调查报告主要成果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閱讀率为81.1%,较2018年提升了0.3个百分点。其中,数字化閱讀方式(包括网络在线閱讀、手机閱讀、电子閱讀器閱讀、PAD閱讀等)的接触率为79.3%,较2018年上升了3.1个百分点。
在重庆日报记者收到的近500份反馈的有效问卷中,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曾尝试过数字化閱讀,有45%的受访者表示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閱讀是自己的首选,21%的受访者表示曾专门购买电子书等閱讀设备。
統計顯示,通俗小說、文學傳記最受重慶讀者歡迎。其中,有61%的受訪者選擇通俗小說,選擇人物傳記類的讀者占40%。
“这些数据说明,手机和互联网已成为当下人们閱讀的主体,市民的閱讀习惯已由传统的视觉閱讀向以听书、电子书为代表的体验式閱讀、沉浸式閱讀转变。”重庆工商大学文學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表示。
纸质书閱讀时间明显提升
《报告》显示,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閱讀量为4.65本,纸质报纸的人均閱讀量为16.33期(份),纸质期刊的人均閱讀量为2.33期(份),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。
相较于全国的统计数据,记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,重庆市民对于纸质书依然充满了热情,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纸质閱讀仍是自己首选。
在疫情期间,有90%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閱讀的时间明显增加,其中46.3%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閱讀时间增量为30分钟,平均每天閱讀时间增量达1小时甚至更多的受访者分别占23.9%、19.8%。在这之中,有65%的受访者表示,自己增加的閱讀时间主要用于閱讀纸质书。
“平时忙于学业,閱讀的时候相对不多,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里,我一口气买了20多本书,已经看得差不多了。”就读大连大学的大四学生万鑫说。
在纸质书閱讀方面,不同年龄段的读者,閱讀内容也呈现出各自的偏好及特点:比如,50后、60后读者选择经典名著、历史传记的占比更高;70后、80后读者偏爱社科人文、经济管理等类别的书目;而90后、00后读者则对中外文學,特别是科幻及网络文學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。
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表示,市民使用电子书、手机等数字化閱讀终端,主要是看重它的快速和便捷。但读纸质书的愉悦,则是“快餐式”閱讀所不能替代的。
實體書店依然是讀者購書首選
受疫情影響,包括西西弗書店、新山書屋等實體書店近期紛紛試水線上業務,通過推出直播、與外賣平台合作等方式,打通線上線下銷售。
那市民是否更青睐线上买书呢?问卷调查显示,有70%的读者仍喜欢在实体书店买书,50%的受访者表示,优美的閱讀环境会更让自己产生购书欲望,只有20%左右的读者愿意通过直播、外卖等线上途径买书。
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于丹丹表示,在書店裏點一杯咖啡,細細品書後再購買的感覺,是線上選書所不能比擬的。
与此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为数字化閱讀付费。问卷调查显示,有近60%的受访者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电子读物付费,有32%的受访者拥有微信读书等线上读书软件的会员资格。
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建议,基于市民付费閱讀意愿持续提升,重庆的实体书店在做好图书的挑选、閱讀活动策划外,也需要在线上提供更多样的文化服务。“毕竟书店不仅是买卖图书的场所,更是读书人聚集、共鸣的场所。这种互动可以发生在线下也可以发生在线上,这种互动搭建好后,实体书店也将建立起新的生存模式。”
重庆閱讀小调查》》
重庆日报记者发出650份重庆閱讀调查问卷,收回492份有效问卷,调查发现:
閱讀偏好
通俗小說、文學傳記最受重慶讀者歡迎。其中,有61%的受訪者選擇了通俗小說,選擇人物傳記類的讀者占40%。
疫情期间閱讀时间增量
有90%以上的受访者閱讀时间明显增加,其中46.3%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閱讀时间增量为30分钟,23.9%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閱讀时间增加1小时;19.8%的受访者每日增加閱讀时间1小时以上。
付费閱讀
60%的受訪者願意爲自己喜歡的電子讀物付費,32%的受訪者擁有線上讀書軟件的會員資格。
资料来源:重庆閱讀调查问卷
來源:中國新聞網